Search


《大企業家,別成了台灣的「掠奪者」》

昨天520總統就職,總統特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《大企業家,別成了台灣的「掠奪者」》

昨天520總統就職,總統特別提到台灣年輕人的「低薪」問題。今天崴爺想用「企業主」的角度來聊一聊這個題目。

這陣子公司正好在找新員工,為了多瞭解應徵者,所以都會親自面試,除了「基本題庫」,崴爺會花更多的時間和面試者閒聊。

【第一位面試者:22歲/大學畢業的新鮮人】
(與父母同住)
崴爺:你們現在大學畢業生的待遇大概是多少?
新鮮人:聽學長、姐說,他們大概的薪資23K~24K,好一點的大約在26K。
崴爺:那你希望的待遇是多少呢?
新鮮人:(猶豫了一下)我希望可以到26K

【第二位面試者:28歲/轉職者(原在輪胎廠擔任行政助理)】
(南部來台北工作)
崴爺:前一份工作離職的原因?
轉職者:原本我是負責行政助理的工作,但這兩年還必須常態性的到倉庫幫忙搬輪胎,每個輪胎都非常重,我有點無法負荷….(應徵者是女生)
崴爺:你希望的待遇是多少?
新鮮人:我的理想是28K

崴爺脫離新鮮人時代有點久遠,所以我把公司最資淺的同仁找來問問:(他去年剛畢業,在崴爺公司7個月)

租屋費:9,000元
伙食費:400元/天 一個月大約12,000元
交通費:50元/天 一個約大約1500元
基本開銷:9,000元+12,000元+1,500元=22,500元
(崴爺剛畢業的年代,薪資也是24K,但租金伙食的成本,只有現在的2/3不到)

在台北,一個離家租屋工作的年輕人,光是基本的生活開銷就已經要22K,如果薪資只有24K在扣完勞健保,根本沒有多餘的可運用收入!(手機通話費呢?社交費呢?治裝費呢?孝親費呢?)

聽到一位年輕朋友說,他大學剛畢業,應徵到了「統O集團」的工作,薪資25K、但必須自備筆電上班;一個新鮮人還沒收入,還有助學貸款要還、就必須先花兩、三萬買電腦?!但為了進大企業,他還是咬著牙開了這筆…

還記得創業前崴爺曾應徵過一家營收不錯的外商公司,我也順利通過面試,結果人資主管和崴爺說:你的條件經歷真的不錯、也很符合公司的需求,但依照公司的給薪條件,這個職位的月薪上限只能到三萬元…

(WTF,既然都覺得是人才、卻只肯付奴才的錢!)

崴爺很佩服台灣許多大企業家前輩的成就,也把他們視為學習的榜樣;當「大企業家們」搭到產業趨勢和經濟政策的順風車,累積了極大的財富和資源後,真的不該把「獲利」放在第一位,而是更該關心員工的薪資和生活品質。

如果企業的獲利能力,是靠「低薪資」、「增加員工工時」而產生,那真的一點都不厲害。
只是另一種形式的「搶劫」。

台灣年輕人薪資低,是一個很嚴重的「國家問題」:

*財富集中在財團 → 造成貧富不均、
*民間消費力變低 → 小產業、小創業家難生存、
*低薪資 → 人才外流

這是政府的責任,也是企業家的社會責任。

雖然崴爺的公司很迷你,員工才12位,但卻從來沒在follow「24K」的潛規則,在崴爺的小公司裡,大學應屆畢業的新鮮人,兩個月試用薪就是28K,過了兩個月試用期就是底薪30K,每年固定加薪;雖然沒有特別厲害,但崴爺覺得公司不會因為多了這些薪資而被影響,反而可以讓年輕人有更好的工作品質、生活品質。

崴爺知道很多新一代的企業家也正在努力改善這樣的環境,崴爺就相當佩服「486先生」的給薪理念。

身家百億、營收獲利創新高,這種成就真的沒有什麼好驕傲和佩服,能從資源「掠奪者」變成「分享者」,這才夠屌!

PS
那個誰誰誰,別再指責台灣年輕人只有「小確幸」了,畢竟你不懂甚麼是24K的日子,也不懂再怎麼努力,也看不到未來的無力感。

#我是崴爺 #486先生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View all posts